游戏行业里也是有“托儿”的,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称为“游戏托儿”,跟“酒托儿”差不多,就是引导玩家消费,再通俗一点就是套路玩家氪金充值。游戏托常见的套路:

手游推广套路套路

1、寻找潜在的玩家。

一般会在交友软件,或者游戏当中主动出击,添加好友,只要你回复了消息,对方就会跟你聊天,增加感情后就开始推销游戏。2、游戏内结婚充值。

感情也有了,游戏也下载了,怎么让玩家充值呢?结婚模式,线下聊天谈cp,线上游戏结婚,但想到自己单身多年,有妹子肯与自己组游戏cp还不错,说不定是一段感情的开始。于是就充值买道具,送鲜花之类的开始疯狂刷钱。3、感情降温,妹子消失。

一般你充值了5万左右,游戏托就会想办法摆脱你,一是不想把充值资金弄的太大,二是资金少断的快。此时,游戏托会通过事先安排好的剧本跟你发生冲突,然后说你不爱他或者关心她,要和你分手,游戏也不完了。

手游推广套路套路大全

有的呀!

最近超8成手游视频素材使用BGM,游戏大厂也靠抖音“洗脑”神曲吸量。

根据DataEye《2019移动游戏全年买量白皮书》报告显示,2019年视频素材量相较2018年增长达3倍,在整体买量素材数中的占比高达6成以上。从DataEye-ADX热门素材库中,可以发现,游戏买量视频素材基本上均有使用音乐,少数以音效的形式呈现,超8成视频素材使用BGM,甚至许多游戏请明星及当红主播为其演唱主题曲,充当视频素材BGM。

从点赞数这个维度来看,获赞破十万的这类视频素材的时长在30秒至1分钟之内,大部分在30秒左右。点击查看这类爆款视频素材,30秒之内能够呈现的多为短剧情创意,铺垫不会太长,但剧情的起伏是吸量关键,这也导致许多素材采用节奏感强、有记忆点及传播性强的音乐辅助完成剧情创意策划,在短视频素材的完播率方面,BGM甚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抖音平台的音乐类榜单可以看到,抖音BGM的热议程度和受欢迎程度是营销事件级别的。“一想到你我就哦哦哦哦哦……”在抖音有687.5W人使用,播放量高达48.4亿次的“芒种”,53.4亿次播放的“野狼disco”,累积播放达97.4亿次播放的“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及“少年”……网易出品《大话西游》、莉莉丝《剑与远征》、游族《少年三国志2》、贪玩游戏《达叔传奇》等众多大厂手游均在视频素材中使用抖音BGM,那么这些抖音神曲的广告营销力究竟有多强大?上线3天播放量577.7W,抖音热门音乐成为游戏素材重要创意点。

1、爆款音乐的5秒吸引力,广告素材完播率大幅提升

从DataEye-ADX素材库中,可以看到,贪玩游戏《达叔传奇》这组素材仅投放3天,就累积了577.7W播放量,1.5W点赞数,2,522条评论,热度相当之高。这组素材根据传奇游戏“氪金”的特点,借助从抖音火遍全网的“少年”,玩了一个谐音梗。抛开音乐来说,这是一个较为过时和缺乏亮点的创意,但借助“少年”的影响力,即便是为了听歌,多数用户也会继续观看,看到配合音乐玩的梗,不会有面对“真传奇不充钱”的疲乏,而是对此会心一笑。

不管1组素材的创意变化有多丰富多新颖,如果不能在前5s吸引用户往下观看,就会很快淹没在海量信息流广告中,而爆款音乐最重要的广告作用在于其无可取代的熟悉感。所谓的抖音神曲经过了长期传播,在大规模的受众群体中有广泛共鸣,影响力从平台向全网范围辐射,受众在听到的第一时间就会产生停留。普遍来说,开头使用爆款音乐的广告的播放时长会高于普通素材,在完播率上也会有明显的提升。2、热门神曲的强社交性,促使广告素材传播范围的扩大

从DataEye-ADX素材库中可以看到,《大话西游》这组素材投放时长达116天,关联计划数18条,各项数据指标均表明其吸量能力较为突出。爆款音乐的强社交性,能够帮助广告素材在游戏玩家圈层形成大规模互动,提高游戏的打开率。能够借助不同圈层之间的分享,帮助广告素材实现破圈营销。

3、热门卡点音乐的节奏感,增强用户对广告内容的记忆从DataEye-ADX素材库的情况来看,还有部分视频素材没有明显的剧情,以游戏人物展示或游戏场景展示为主,这类素材对于对游戏有一定了解程度的用户有较大吸引力,但是如果是游戏元素的简单再现,或许对于用户对游戏的记忆及对游戏的打开率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

这组视频采用短视频用户偏好的卡点音乐,每一个节点可展示一个重要游戏角色,或者关键的游戏场景,某种程度上可以加深用户对游戏角色和玩法的记忆。而记忆唤醒,是音乐在广告营销层面的最重要的作用之一。

买量素材创意竞争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精细化买量运营是大势所趋

音乐作为广告的重要创意组成部分,实际上一直被广告创意策划忽视,但从DataEye-ADX素材库中观察买量素材的演变,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游戏发行商对于广告创意呈现形式和细节的关注,尤其是众多游戏厂商对于游戏广告的精细打磨,从每一帧画面与音乐卡点的配合,到为热门音乐构建专属创意,无一不折射出,面对当下竞争激烈的买量市场,游戏厂商的决心。

买量市场在腾讯、网易、头条等头部游戏大厂及流量方割据一方的情况下,从品牌影响力、资金实力、广告创意层面,到产品本身等各个方面,其他游戏厂商都不具备优势。在2020年1-3月,疫情期间的过度运营和大量的游戏广告,使得用户产生疲倦感,直接导致用户对于游戏广告素材的创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当下的买量市场,媒体平台的广告库存红利已经见顶。在这种局势下,如果能在某个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实施精细化买量运营,对买量创意的风向把握更灵敏,或许能出奇制胜,率先抢得先机。

手游推广套路套路有哪些

随着游戏产业,尤其是网络游戏的蓬勃发展,游戏中的骗氪方式越来越花样繁多,常常令人防不胜防,老奸巨猾的游戏运营,万马千军中赚取玩家钞票如同探囊取物。有的时候你还真别怪游戏厂商黑心,因为这事儿往往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钱也花了,知道疼了,后悔也晚了。事后回想,怎么当初就管不住自己这手呢?关键是下次还犯。人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对于游戏玩家而言,却可以在同一个阴沟里翻船两次。

但这事儿,真的只能怨玩家自己吗?一个巴掌拍不响,游戏厂商精心设计的骗氪局,是诱导玩家产生冲动消费的关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游戏中常见的骗氪套路,看看你中过几样。

DLC模式——良心都靠同行衬托

在DLC模式刚刚出来的时候,玩家也曾怨声载道。但是和其它骗氪方式比起来,DLC真的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DLC是单机游戏惯用的骗氪手段,尤其在主机平台,游戏厂商为了延长一款游戏的寿命,常常会推出追加的剧情、角色等DLC内容。拿《血源诅咒》来讲,后续追加的DLC“老猎人”不仅包含了新地图、新武器、新剧情,在世界观上也对本体进行了补充。《巫师3:狂猎》更是依靠DLC“血与酒”拿下了TGA年度最佳RPG游戏,要知道这一年和它竞争的游戏可是《黑暗之魂3》。以上这类是玩家较为喜欢的DLC模式,但并不是所有厂商都会这么良心。比如“死或生”系列就是出了名的“DLC地狱”,拿《死或生6》来说,全部DLC的价格甚至高达8791元,而其本体只有349元。更有甚者将游戏强行分成多个DLC进行销售,卡普空就是此类惯犯。

除了这类常规的DLC内容,有的游戏也会贩卖游戏虚拟货币,比如GTA5的鲨鱼卡,就是给那些没有时间刷金币的RMB玩家准备的。

“真香”的游戏皮肤

游戏里的皮肤就像衣柜里的衣服,可以不穿,但一定要有。尤其是那些收集控玩家,他们总是致力于在游戏中收集齐全部的皮肤。

游戏皮肤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拿《王者荣耀》来说,可以联动《大话西游》推出大圣娶亲系列皮肤,可以推出世界杯联动皮肤,总能有一款入你法眼。《真三国无双8》推出的众多女角色皮肤,不管是制服风,还是清凉的肚兜服装,同样深受玩家们喜爱。在各类游戏皮肤中,竞技游戏常常会推出的冠军皮肤比较特殊,比如《英雄联盟》推出的一系列冠军皮肤不仅制作精良,尤其是这些冠军队伍都会拥有数量众多的粉丝,冠军皮肤的纪念意义随之变得更加与众不同。

与其它骗氪套路相比较,游戏皮肤是一个可以“真香”的良心模式。这些皮肤基本上不会对游戏体验造成实质性影响,反而会投部分玩家所好,成为增加游戏体验的良性循环。

TCG和LCG桌游模式

提起桌游,曾经风靡一时的《三国杀》可能是很多人的桌游启蒙。《三国杀》的题材大家耳熟能详,主要模式五人局及八人局非常适合线下聚会众乐。后来推出了线上模式,组团开黑变得更加方便。

最初的《三国杀》更加偏向于LCG(Living Card

Game,成长式卡牌游戏,扩展包的内容固定,无需多次开包)模式,只要拥有基础版即可游玩。后续推出了“风林火山”及“军争篇”等扩充包,增加了新的武将、规则,玩家只要购买了相应的扩充包,即可获取包里的全部内容——不管是你想要的,还是你不想要的。TCG(Trading Card

Game,集换式卡片游戏,每个扩展包内容随机,想要获取某一种卡牌往往需要多次开包)也是一个主流的桌游模式,代表性游戏比如《游戏王》,编辑部的小伙伴就有热衷于此的粉丝。由于《游戏王》每个卡包的卡牌都是随机的,强力卡牌的数量必然会稀少,于是每每拆包后的失望就成了家常便饭,但继续买买买的玩家大有人在。

《阴阳师:百闻牌》所采用的抽卡模式也属TCG,稀有的SR卡和SSR卡获取难度不算低。随着卡池的不断加深,稀有卡牌的获取难度还会不断增加。

LCG虽然每个卡包价格不菲,但总投入不算太大,缺点是无法自由选择想要的卡牌,可能一个卡包里面只有一张是你需要的。TCG则完全看脸,如果不以全收集为目的,花费不会太多。但全收集的成本堪称惊人,而卡牌不足也会导致游戏体验下降。相对来说,游戏公司更加青睐于TCG模式,毕竟方便骗氪。

开箱子模式是网络游戏惯用的骗氪方式。2017年,EA发行的《星球大战:前线2》中加入了开箱子系统,这一涉嫌赌博的营利模式遭到了大洋彼岸玩家们的口诛笔伐。

单机游戏付费方式最大的特色为买断制,玩家只需支付一笔费用,即可享受全部游戏内容。随着网络游戏中各种氪金手段的出现,单机游戏厂商不满足于已有的营利模式,开始尝试在单机游戏中加入类似网游的微交易系统。

近些年,多人在线模式逐渐在单机游戏领域兴起,很多游戏都将微交易与在线玩法结合起来,EA的《星球大战:前线2》主推的就是线上玩法。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只要肯花更多的钱,就会比别人获取更多的游戏资源,用以在PVP对战中取得优势。《星球大战:前线2》本体是作为单机游戏销售的,玩家已经支付了一笔费用。这成了点燃开箱子事件的直接原因。

EA是运用开箱子模式的高手。在“FIFA”系列游戏里,UT模式的吸金能力堪称顶级。玩家想要快速获得强力球员,只能选择氪金,否则在PVP中就会因球员属性遭到压制。并且每一代FIFA的UT模式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FIFA19氪金获得的球员,没办法继承到FIFA 20,只能从头玩起。

不过话说回来,单机游戏的氪金也就图一乐,真要说氪金还得看网游。

用心险恶的诱导消费

诱导消费是道具收费游戏常用的骗氪套路。道具收费游戏想要营利,必然需要引导玩家进行充值。诱导消费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套路有赠送道具、充值奖励、世界广播等。

几乎每一个道具收费游戏,都会通过签到的方式赠送玩家道具,这些道具中不乏一些需要充值才能获取的内容。说白了,这就跟超市里面的水果、糕点试吃一样,先给你点白来的便宜,尝到甜头后,进行消费的可能性就会更高。

(不乏有游戏打着明星的旗号进行推广)

充值奖励瞄准了游戏的主要消费目标受众。这些玩家有长期投资游戏的计划,愿意在游戏里消费,充值奖励就成了鼓励他们消费的催化剂。但是这些奖励内容往往无足轻重,只能对不了解游戏的新人产生吸引力。一旦产生充值行为,相当一部分玩家就会深陷甚至出现“不继续充值就让前面花的钱打了水漂”的心态,逐渐被游戏套牢。

世界广播也是游戏中刺激玩家消费的惯用套路。不管是攀比心理也好,还是从众心理也罢,不断刷屏的广播会让玩家产生“大家都在充值,我也要充值”的冲动,很多口口声声零氪的玩家,也会在同伴或工会成员的刺激下进行第一次充值。

玩家的游戏体验与充值额度往往会呈正弦曲线走势,初期充值带来的快感不会持续太久,随之而来的是不断下降的游戏体验与不断提高的充值门槛。

在这一点上,2019年推出的手游《龙族幻想》是佼佼者,七日签到奖励丰富,充值附加的额外内容诱人,氪金活动一波接一波,上线一个月,流水近10亿。随后,著名的“加图索散伙饭”事件直接导致大量RMB玩家退游,而RMB玩家比零氪党还早退游的游戏,似乎也就此一家了。(《龙族幻想》官方因散伙饭事件发布道歉信)游戏装备“暗”码标价

对网络游戏而言,贩卖强力属性装备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拿盛大代理的《永恒之塔》来说,作为一款时间收费游戏,玩家依然可以享受充值服务。《永恒之塔》中的PVP装备需要用特殊货币欧比斯兑换,欧比斯可以通过充值直接获得。同时欧比斯还可以用来购买强力的恢复药水,是玩家进行PVP时的必备品。

将这一风格发扬到极致的,非网易的《逆水寒》莫属。在游戏上线之前,官方专门进行了收费方式投票,结果点卡收费模式毫无悬念胜出。但游戏上线后,大家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披着点卡收费外皮的道具收费游戏。

提到道具收费游戏,就不得不说DNF。随着2020年春节临近,DNF一年一度的春节礼包果然没有缺席,即便知道抽中稀有道具的几率很低,但玩家们还是会买账。在2019年免费游戏收入排行榜上,DNF位列第二,收入达到16亿美元。即便当初的“发票门”事件搅得满城风雨,DNF仍坚挺不倒。

说到底,道具收费游戏做到了游戏领域的差异化经营,各个氪金系统所针对的目标群体十分清晰,微氪、中氪、巨氪玩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游戏在上线之初给予玩家丰厚福利,借由基本游戏免费带来的广泛人气,极大地刺激了玩家充值的欲望。

另一方面,虽然官方常常严厉打击游戏交易行为,但仍不乏有游戏工作室进行虚拟货币、道具交易活动,有时候这些工作室甚至会影响到玩家的正常游戏。这些工作室的存在客观上增加了游戏的热度,进一步强化了差异化经营,令道具收费游戏的玩家更加各取所需。

拿大学时代我的《永恒之塔》经历来说,点卡基本可以靠卖金自给自足,只有欧比斯需要花钱充值。

毫无底线贩卖属性的滚服游戏

对于一款游戏而言,数值系统非常重要。不管是模拟经营类游戏,还是动作游戏、角色扮演游戏,一旦数值出现问题,游戏体验将遭受严重破坏。

以单机游戏中最常见的数值问题举例,不乏一些游戏会用提高怪物伤害的方式,简单粗暴地增加游戏难度,但是并没有给玩家带来挑战高难度的快感,反而暴露了游戏AI上的短板,令游戏体验大打折扣。

更有甚者,网络游戏却在用贩卖游戏数值的方式营利。对于大多数网络游戏而言,研发和运营是分开的。研发组在制作一款游戏的时候,会努力做到数值架构相对平衡。比如角色扮演类网游,保证各职业间的平衡是基础。

对于一些没有节操的运营组,为了快速获利不惜贩卖游戏属性,随着开服时间的增加,头部RMB玩家的属性严重溢出,由此造成的职业失衡、副本体验下降等问题层出不穷。

(《龙族幻想》战力上不封顶,职业平衡性糟糕)

另一方面,一些游戏开新服的速度比更新游戏的速度快得多的多。由于各种排名系统的存在,在老服玩家基本固定、氪金党逐渐形成第一梯队后,大量新玩家及零氪玩家会不断涌入新服。老服的人气随之开始下滑,合服就成了必然趋势。

虽然滚服可以短时间内增加游戏收入,刺激玩家消费,但游戏体验也会随之快速下降。滚服配合贩卖游戏属性,经常会出现“某某土豪一人单挑一个服”这样的情况。与其说这样的游戏是游戏,不如说是专门给土豪准备的玩具。

只要有土豪愿意为此买单就行。

为什么游戏厂商能够肆无忌惮地骗氪?

之所以游戏厂商能够不断推出骗氪游戏,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

人的欲望无穷大,玩家的虚荣心与冲动消费不可能消除。市场经济自身存在自发性与欺诈性,游戏厂商必然会利用人的冲动心理诱导消费。更何况,对于那些动辄在游戏里花费数以万计金钱的人,他们反而是最不在意游戏品质的人。

在道具收费成为主流的当下,玩家所能做的事情很少。你不能阻止那些RMB玩家“没心没肺”地给游戏充钱,即便他们充完钱之后也会骂官方,但官方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在《龙族幻想》散伙饭事件中,很多RMB玩家刷世界喇叭(需要花钱购买)Diss官方,随后高调弃坑,但这不能改变《龙族幻想》首月流水十亿的事实。可怕的是,这样的事情一直在重复上演。

面对这种现实,很少有游戏公司能保持高雅。《龙族幻想》的代理商腾讯尚且如此,小的游戏公司想要生存,可选择的余地也不多。曾经口碑不错的网易也一步一步陷了进去,闹出了《逆水寒》点卡收费的笑话。没有人会说《魔兽世界》骗氪,但《魔兽世界》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暴雪早已不是那个暴雪。讽刺的是,道具收费成为主流是玩家的选择。

游戏作为一种商品,玩家在意它的使用价值——游戏性,厂商在意它的价值——营利。平衡这对矛盾很重要。现阶段,能够处理好氪与肝的平衡,就已经可以被称为一款良心游戏了。RMB玩家存在消费点,但不会破坏游戏的平衡。零氪玩家能够通过时间获取主要游戏资源,游戏体验能得到保障,这样的游戏往往会成为常青藤。

虽然玩家的选择最终导致道具收费模式成为主流,但这并不意味着游戏公司就可以毫无底线地骗氪。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存在自发性和盲目性,寄希望于行业自律不现实,最后能依仗的可能只有法律法规。

对于游戏中的开箱子,欧洲很多国家都将其定性为赌博,比利时游戏委员会就将《星球大战:前线2》里的开箱子系统定性为赌博。去年年底,英国皇家公共卫生协会督促英国政府将开箱子定性为赌博。据该组织披露,2019年全球游戏收入的四分之一,都是由开箱子机制产生的。

我国在这方面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游戏公司必须公示游戏中的各种几率。去年,文化部发布了对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的规定,对游戏中的开箱子行为进行了严控,首当其冲就是严禁开箱子系统。这一规定尚未收到市场的有效回应。而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游戏厂商总是能找到规则的漏洞。

有关部门在宏观上制定了精品游戏路线,直接表现是减少了游戏版号的发布数量。只是依靠减少版号倒逼厂商走精品游戏路线,可能会有些一厢情愿,世面上依然充斥着《龙族幻想》这类低劣游戏。一些用心做游戏的厂商也会受此牵连,难以生存。据统计,去年关停了18710家游戏公司。从结果来看,限制版号这一举措客观上促进了国内游戏市场的自我调节,2019年被看做是游戏行业新一轮的洗牌。

聊一聊游戏中的骗氪套路,良心or恰烂钱?

作为游戏发布平台,也可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推动游戏行业健康发展。Steam平台推出的游戏退款服务广受玩家欢迎,在购买游戏14天内、运行游戏2小时内,玩家可以选择全额退款。通过实际体验确定游戏质量,比观看直播、录像更加真实。苹果商店里的退款服务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挽回玩家的损失,但恶意退款现象客观存在,苹果会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作为一名中国玩家,面对游戏就像是面对美食一样,什么没吃过、什么没见过?我们不用去杞人忧天,毕竟选择权在自己手中,在游戏中合理消费是王道。尤其是逢年过节,往往是手里有闲钱的时候,更要保持理智。

切勿冲动消费,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