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条热搜,不少网友都在聊——深圳地铁里有印度乘客用手抓着饭吃,这事到底该怎么看?

视频里的场景其实挺日常:地铁车厢内,几位印度乘客围坐在一起,面前摆着塑料餐盒,里面是米饭混着咖喱,他们用右手抓着饭往嘴里送,旁边还放着喝剩的矿泉水瓶。周围乘客有的抬头瞥了两眼,有的继续低头刷手机,没人当场说什么,但这段视频传到网上后,议论就炸开了。有人说“公共场合这样吃不太礼貌”,有人问“是不是没看到禁止饮食的标志?”还有人直接@深圳地铁,想讨个说法。

10月27日,深圳地铁的回应来了,说得挺实在。工作人员先搬了“硬规矩”:根据《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车站付费区和列车内明确禁止饮食,除非是婴儿喂食这种特殊情况。至于这次的情况,地铁方面强调“对所有乘客都一视同仁”——不管是中国乘客还是外国乘客,违反规定的处理标准都一样,不会因为国籍不同搞特殊。

“当天为什么没及时制止?”面对网友的疑问,工作人员也说了实话:当天巡查的安全员刚好去了其他车厢,等转回来时,乘客已经吃完了,没赶上现场劝阻。“后续我们会加强车厢巡查的频次,也会给工作人员多做培训,比如增加双语提醒的能力,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再发生。”而且地铁方面透露,接下来会发正式通告,把禁止饮食的规则再跟大家讲清楚。

网友的反应挺多样的。有深圳本地的朋友留言:“我上周在2号线还见过有人吃韭菜盒子,味儿飘得满车厢都是,其实不管吃什么,公共场合都得守规矩啊。”有位重庆的网友说得更直白:“我之前在重庆地铁上见有人啃鸡爪,保洁阿姨跟在后面擦油,不管是谁,破坏公共环境都不合适。”也有网友挺理解:“说不定人家刚到中国,没注意到地铁的规定呢?要是有双语提示牌就好了。”

其实这事的核心,说到底就是“公共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深圳作为国际化城市,每天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不管是来旅游、工作还是生活,既然选择坐地铁,就得遵守当地的运营规则——这不是针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而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有个舒服的乘车环境。

就像有位网友说的:“手抓饭是人家的饮食习惯,但地铁里不能吃东西是公共规则,两者不矛盾。”深圳地铁的回应也算给了个明确态度:规则要守,也得给人“懂规则”的机会。接下来就看管理能不能更细——比如多贴点双语提示,比如巡查更勤点,毕竟,公共秩序的维护,从来都是“管”和“教”一起走的。

这事闹到热搜上,未必是坏事。至少能让更多人想明白:公共空间的舒服,从来不是靠“迁就”来的,而是靠所有人一起守规矩。不管你来自哪里,坐地铁的时候,先看看身边的“禁止饮食”标志——这比什么都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