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点的厨房灯还亮着,38岁的李先生盯着锅里翻滚的泡面发呆——水开得冒泡,他才想起最小的女儿睡前拽着他衣角说“要喝温牛奶”,转身时碰倒了脚边的玩具车,响声惊醒了刚睡着的二儿子。揉着眼睛坐起来的小男孩揉着眼睛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李先生握着牛奶盒的手顿了顿,轻声说:“妈妈在忙,等爸爸做好饭,她就来了。”

这是他离婚后的第121天,也是他第37次翻前妻于女士的朋友圈。最近一条更新在三天前:配图是一碗红油抄手,配文“终于敢一个人吃辣了”。李先生记得,以前于女士吃辣总会胃疼,每次都是他端着温水在旁边守着,现在她的朋友圈里,没有了孩子的吵闹,没有了他的影子,却多了点“终于松了口气”的轻松。

15年前的冬天,他们在新密夜市摊认识的场景还像昨天。当时李先生卖烧烤,于女士在隔壁卖奶茶,零下5度的晚上,于女士把温热的奶茶塞给他:“看你冻得手都红了,喝口热的。”后来结婚时租的房子只有15平,第一张全家福是在巷口的照相馆拍的,于女士抱着刚满月的大女儿,李先生站在旁边,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笑得眼睛都弯了——那时候他们说,以后要“生一堆孩子,热热闹闹过一辈子”。

男子离婚后带7个娃全网道歉求复合

没想到“热热闹闹”真的成了现实。15年里,他们有了2个儿子5个闺女,家里的高低床加了一层又一层,饭桌上永远摆着7个碗,于女士每天5点起床熬小米粥,要给每个孩子梳不同的辫子,要在超市值晚班后赶回家给李先生留热饭,要在他喝酒晚归时,把醒酒汤放在床头——这些“”的付出,直到离婚后李先生才懂有多珍贵。

矛盾爆发在今年6月。李先生和朋友合开了家小饭店,想让于女士辞掉超市的工作来帮忙:“我想让她不用那么累,跟着我守着饭店,好歹能天天见面。”但于女士不同意:“超市的2800块能给孩子买校服、买铅笔,能给你买件新衬衫——饭店刚开,说不准哪天就赔了,我得留个兜底的钱。”争执越来越频繁,直到某天李先生喝了酒,摔了手里的杯子:“过不下去就离婚!”没想到于女士真的拿了户口本,第二天就去了民政局。

离婚后的日子,李先生才算尝够了“难”。早上要给7个孩子穿衣服、梳头发,送老大老二上小学时,小的三个在电动车后座哭;中午要赶回家做午饭,煮个面条能煮糊两次;晚上要给孩子们洗澡、讲故事,最小的女儿总抱着于女士留下的毛衣喊“妈妈”。父亲看他忍不住骂:“以前你喝酒闹事,她都忍着,现在知道她的好了?”李先生蹲在门口抽烟,烟灰落了一地:“我以前总觉得她做的都是应该的,直到现在才知道,她的‘应该’里,藏着多少委屈。”

男子离婚后带7个娃全网道歉求复合

于女士的委屈,比他想的更深。电话里的她声音带着哽咽:“领完证那天,他把我的行李扔在楼下,说‘滚了就别回来’;我搬去闺蜜家的第二天,他找到我单位门口,拽着我的胳膊往墙上撞,说我‘和同事搂搂抱抱’——我连那个同事的名字都叫不上来!”说到这里,她的声音提高了:“我不是不想孩子,可我怕回去后,又要每天等他喝得醉醺醺的回来,又要面对他摔东西的样子——我怕的是‘再受一次伤’。”

李先生承认,那些都是“喝了酒的胡话”。“我知道她没有找别人,我就是气不过——离婚后我每天对着空房子,总想起她以前帮我揉肩膀的样子,想起她给孩子织的毛衣,想起她总说‘你少喝点’的声音。”他对着镜头深深鞠躬,额头抵在手上:“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喝酒了,我会好好照顾孩子,好好等她回来。”

于女士终于松了口。“我愿意冷静到下周,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改了。”电话里的她语气软了些,“昨天大女儿给我发语音,说爸爸给她梳的辫子歪歪扭扭,但比以前耐心;小儿子说,爸爸晚上会给他们读故事,虽然读错字,但比以前认真。”李先生说,他已经把家里的酒都扔了,买了本《如何照顾孩子》的书,每天晚上抱着书坐在客厅,灯光照在他眼角的细纹上,是从未有过的认真。

男子离婚后带7个娃全网道歉求复合

婚姻从来不是“一张纸”那么简单,它是清晨的一杯温牛奶,是深夜的一盏留灯,是“我懂你的辛苦”的体谅,是“我愿意为你改变”的真心。李先生的道歉里,藏着的是“失去后才懂珍惜”的悔意;于女士的犹豫里,藏着的是“还没放下”的柔软。不管最后能不能复合,希望他们都能明白:家庭的温度,从来不是靠孩子绑在一起,而是靠彼此的真心——毕竟,那些一起走过的日子,那些一起熬的夜,那些一起吃过的苦,从来都不是假的。